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

时间:2024-02-18 15:33:45
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

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

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,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,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。说课稿要怎么写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6篇,欢迎大家分享。

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

教材分析

《富饶的西沙群岛》是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。本单元以“壮丽的祖国山河”为专题,安排了4篇课文,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,在充分的阅读中,领略自然风光,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。本课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句,按海面、海底、海滩、海岛的顺序,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。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。思路清晰,词句精确而具体。

教学目标

1.会认10个生字,认识多音字“参”,理解“威武”“交错”等词语。

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理解课文内容。

3、了解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、富饶的地方,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。

教学重难点

重点:生字词;描写海域物产的段落。

难点:学习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。

教学过程

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:

一、出示图片,激趣导入 二、检查预习,整体感知

三、细读感悟,感情朗读 四、回顾课文,加深感受

一、出示图片,激趣导入

[ 为了让学生快速地走进课文,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 ]

师:同学们,“十一”长假时你们和爸爸妈妈去了哪些地方游玩?

生自由说 。

师: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游览一个地方。(出示西沙群岛风光图片)

师:知道是什么地方吗?(板书:富饶的西沙群岛)

生:齐读课题,指生说说“富饶”的意思。

师:简介西沙群岛: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。它由许多小岛组成,是我国海防的前沿哨所,位置非常重要。(屏幕出示地图)

二、检查预习,整体感知

[预习能力是小学生应具备的自学能力,我课前布置预习,课堂上给学生交流的机会,促使他们养成读书动脑的好习惯。]

1、自读课文:要求读准字音,读顺句子。

2、检查字词:

a、出示生字词

b、指名读词并说说哪些字容易读错,重点强调“饶”、“栖”、“渔”“屿”几个字的读音,再齐读词语。

c、让学生说说“威武”和“交错”什么意思,

d、去熟字留生字,采用开火车读的方式巩固读音。并让学生选字组词说话

3、指名接读课文,想一想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。

[课标要求中年级开始,要初步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。这学期让学生预习时要想主要内容。但学生概括起来还是会有一定难度的,需要在学习课文时逐步引导他们概括好。]

三、细读感悟,感情朗读

(一)、学习第1自然段。

让学生结合预习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?有了以往的经验,学生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:那里风景优美,物产丰富,是个可爱的地方,然后指名读第一自然段。[板书:风景优美,物产丰富]

(二)、学习 2~6自然段。

1、师: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呢?请同学们找到有关的内容读一读,并结合重点词句体会。

2、小组交流。

3、全班交流。

(这时不必强调按课文内容的顺序进行,但教师应该在学生汇报某段内容时,引导学生集中汇报本段以后,再进行别的自然段。)

[这样以学定教,顺学而导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。]

2~6自然段的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:

3、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处理细致一些

第3自然段:通过图片认识珊瑚;用举例子和做动作的方法理解“蠕动”和“威武”;认识多音字“参”;指导朗读出珊瑚的美丽,海参的懒洋洋和龙虾的威武。

第4自然段:

1、当学生谈到第二句话“有的……有的……有的……有的……”时,屏幕出示图片,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文中相对应的描写鱼的语句,理解鱼奇特的样子和优美的姿态。

2、“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,一半是鱼。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

a、从哪里可以看出鱼多?(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回答,找到“成群结队”、“数不清”理解鱼的数量多;找到“各种各样”、“有的……有的……有的……有的……”理解鱼的种类多;)b、看画面。(进一步感受鱼多)

3、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。

4、领悟表达方法:这一自然段是什么结构?(因为在赵州桥一课已经学习了“总—分—总”的结构方式,一部分学生应该能发现本段也是“总—分—总”的结构方式。)然后分别找到总起、分述和总结的句子。

2、5、6自然段处理简单一些

第2自然段:教师说明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;指名读出海水的美。

第5自然段:结合图片理解“颜色不一”和“千奇百怪”;通过读感受贝壳的美和海龟的有趣。

第6自然段:引导明确本段是围绕“鸟的天下”来写的,并找到关键词“各种”“遍地”“厚厚的”。

[这一部分的教学,我始终注意以读为主,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和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感情,突破难点。在不脱离文本的前提下,将积累词语和理解课文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,并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热情,使学生在读议中悟出情理。]

(三)、学习第7自然段。

师:西沙群岛是如此的美丽和富饶,那么岛上的英雄儿女们是怎样做的呢?让我们齐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。

[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,我没做重点处理,以读代讲既节省时间又使教学环节轻重有致。]

(四)、总结

让学生看板书再次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。[板书:热爱]

[这样做是为了训练学生更完整地表达,进一步培养概括能力。]

四、回顾课文,加深感受

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,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,加深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、富饶,。

板书设计: 22、富饶的西沙群岛

风景优美 海水

海底 热爱

物产丰富 海滩

海岛

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

一、说教材

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《日月明》,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上册识字(二)的一篇课文,它以节奏明快、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提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。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,易于吸引孩子们的注意。因为字意的理解基本上可以通过会意字的特点进行分析。因此,我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字音以及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上。《 ……此处隐藏3139个字……去读读课文,注意第一遍读,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,遇到不认识的朋友可请老师或伙伴帮忙。第二遍读,把课文读给同桌听,让同桌来评一评。然后指名分小节读,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、开火车读、齐读,重点抓“献、帜、奏”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,指导多音字“乐、曲”

(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,也认识了不少字,因而学习生字没必要逐字讲解分析,只要重点抓难记易错的字做重点点拨即可。)

其次,再读课文,给“花儿”涂色。在学生初读识字后,我说:祖国妈妈都收到了谁的礼物?结合学生的汇报,指导读好前四个句子(田野献上……欢乐的乐曲,作为一名语文教师,我们应该明白:课堂上应该把过程留给学生,把发现留给学生,遵循这一理念,于是我接着安排了这样的环节,我说:通过大家的朗读,我感受到祖国妈妈的礼物可真不少,老师也不能落后,我也准备了一分神奇的礼物,但需要大家的帮忙,愿意吗?然后板书画

我说:这朵花要使它变得神奇,得给它涂上颜色,你想想涂上什么颜色好,引导学生再次与文本进行对话,估计学生很快给花儿涂上金黄色,红色,白色,兰色,这仅仅是对文本内容=有了初步的理解,这是肤浅的,如何把学生引到深处,我说:还要涂吗?闭着眼睛想想,还有谁给祖国妈妈送礼物,那花儿会开出更绚丽的色彩,这样一导,相信学生会滔滔不绝,会跳出文本学语文,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文中的诗句来当一回诗人。

(此环节,通过给花儿涂色,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,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,使欢庆的场面显得更鲜明)

再次,指导学生感情朗读。我说:你们这群小诗人让我大开眼界,也让花儿更加多彩(给花瓣涂上多彩的颜色)可花儿为什么还愁眉苦脸的?花儿变哭脸,原来它听不到田野,枫林,蓝天,大海,献礼时的声音,它们会说些什么?让我们当小喇叭,让花儿开心好吗?(师念诗句,念一句停一停,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,时间)然后让学生尽情发言,结合指导朗读,在学生有感情读好四个句子后,我说:谢谢小喇叭,花儿听了你们的心声可乐了(随手加一笔,把哭脸变笑脸)听听还有谁乐了(课件依次播放各种声音:乡村里谈笑声,大街上买卖声,鞭炮声,礼炮声,国歌声等)听后让学生说说你们听到谁乐了,在学生充分感悟到这喜庆的场面后再引导学生读最后的句子,我说:是呀,这天全国上下喜庆洋洋,纷纷庆祝这美好的日子,谁能带着刚才的喜庆与快乐读读这句子(出示句子: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——祖国妈妈的生日)

这样有意识的创设虚拟的教学情景,调动了学生阅读情感,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心理体验,而且有助于学生与诗歌进行“零距离”的接触,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灵共振和情感共鸣,引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。

第三环节:扩展延伸(给花儿取名)

我说:刚才大家与我共同完成了这份礼物,感谢孩子们的智慧,如果我们给这花儿取个好听的名字,那祖国妈妈的声音会更美好,你想给花儿取什么名字?

(这样让学生取名,出谋策划,是对课文的延伸和扩展,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,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,感悟和思考,我想孩子们理解上的差异也会让课堂教学创造出不一样的精彩)

第四环节,指导写字

1、出示要写的字,学生自由读,口头组词

2、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字

3、师重点范写“旗”“祖”

4、生自由书写评议

(低年级孩子的课堂需要这种扎实的书写指导,观察,比较,仿影等行之有效的办法)

总之,课堂教学多年来我形了自己的教学风格,从低段的心理特征出发,注重创设情景,让学生在情景中朗读,理解,感悟,使教学达到一个较理想的境界。

【说板书设计】

最后说说板书设计,好的板书是文章的袖珍版,是课文精华的体现,美观大方的板书能吸引人,我的板书力求体现这些,这课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:

9、欢庆

(一朵花)——花瓣用各种不同颜色标出

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

一、说教学目的

(1)准确、流畅、有情感地朗读课文,感觉乡亲们冷静无闻、无私奉献的精力,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熏染、熏陶。

(2)学习作者仔细观察、生动描写的方法,培养留心观察、用心感受身边事物的习惯。

二、说教学重、难点

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乡亲们纯朴、勤恳、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。

教学难点则是理解为什么说“搭石”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。

三、说教学方法、学法

在阅读教学中,方法的设计至关重要。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,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,在本文教学中,我主要采用以“读”为主线,引导学生自读自悟,体会文中美好的情感。

四、说教学基本流程

对于本文教学,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四个部分:一、谈话导入,创设情境;二、整体感知,初识搭石;三、细读课文,体会情感;四、课外拓展,谈自己身边的事。

在谈话导入、创设情境的环节中,针对孩子的情况,我提了最简单的问题,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。接着再板书课题,学生齐读。

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,初识搭石。在这一环节中,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,读准字词,读通句子,并让学生思考:什么是搭石?

学生自由读课文后,认读生字词,接着再交流问题“什么是搭石?”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,使学生理解“搭石”的特点及作用。

第三个环节是细读课文,体会情感。在这一环节中,我重点围绕“搭石,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”这句话,抓住“与学生一起寻找美”展开教学,使学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义。

根据学生回答,教师重点引导:

在品读第二自然段时,重在让学生体会上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。为此,我采用想象说话的方法,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,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。比如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内心世界,提问:老人踩了不稳的搭石,心里会怎么想?老人不是急着赶路吗,摆好搭石后,为什么还要踏上几个来回呢?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呢?相信经过师生这部分的问答,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入,在此基础上的朗读也会更有深度。

课文的第三自然段,刻画的是一幅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的景象。教学时,我重要捉住“行动是那么和谐有序”、“踏踏的声音,像轻快的音乐”等,让学生边读边睁开想象,感觉人们走搭石的节拍,谛听那走搭石时发出的轻而有力的踏踏声,说出眼前目今表现的画面,让学生身临其田地领会美,感觉美。文章的第四自然段,笔墨朴素,但是简朴的事变中却闪耀着优美的头脑,散发出融融的暖意。在引导这一部门的朗读时,我重点捉住“人们把这当作理所虽然的事”这句话,引导学生深入明白“理所虽然”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情绪。

我捉住“溪边让路,背老人过溪”这两个详细事例的形貌,加深学生对“理所虽然”这个词的明白同时,又使学生逼真地感觉到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力。

课文第五段的教学,重在点破文章主题,使学生明确本文看似写石,实则写人。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借搭石所歌颂的无私奉献,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,并引导学生朗读。

《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